云浮拼团购房176群(211)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11人申请入群

致我们何处安放的生活——讲述老百姓真实的买房故事(一)

发布时间: 2016-07-28 15:19:34

来源:

分类: 房产楼讯

72次浏览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80后是被坑的最惨、活的最累的一代。他们上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他们考入大学,小学是义务教育了;他们还上学时,工作包分配,等他们走入社会,工作不仅需要自己找,竞争还很惨烈;房子几百块一平时,他们和父母同住;他们需要买房结婚独立出去时,房子贵到割俩肾卖光血也负担不起……

段子残酷到让人完全笑不起来。但这就是目前中国楼市的最主要购买人群--28岁至35岁青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尽管当年被认为"疯了"的任志强对房价会破10万的预言早已成真,也的确有隐形新贵、富翁不时刷新着豪宅成交的新纪录,北京今年上半年单价8万+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达616套--平均每天卖出三套半。但,那些普遍怀揣置业安家梦的普通人呢?在这样狂热到已经变态的市场中,他们如何实现自己迫切和朴素的梦想?

作为行业中的前沿专业媒体,中房网走近聆听他们悲喜交织、笑中有泪的买房故事,并把它们复述出来,希望在"中房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hongfangwang)后台看到激起共鸣、感慨和讨论。也欢迎您联系我们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购房经历,不求情节离奇煽情,只要真实。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我清楚地记得,2011年8月20日,自己走下从家眼,兴奋大过害怕前途未卜地,在心中默念了一句"北京,我来了"!那年的我,已经25岁,和那些刚毕业就来北漂的青春丫头们不同,按了按背包里父亲塞进去的5000块,我知道自己必须迅速扎进并融入这个城市。

押一付三地租了在劲松地铁站附近的一个隔间后,一叠钞票已经所剩无几。160平的房子被隔成7间,最高峰时11个人同一屋檐下起居,早上的卫生间和晚上的厨房,是我永远不愿回忆起的噩梦。我的那间因为有窗和空调,1100元/月。但其实只是客厅的一窄条,放了张单人床后,剩余的空隙只刚容一人通过。

三两个星期后,我基本摸清了其他房间的租金。几间三合板分隔开的空间,每月给房东和中介公司贡献的收益惊人。暗暗咋舌的同时,我下定决心--五年,不!只要三年,我也要买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是小小的蜗居也好!

为了负担每季度几乎提前半个月就要被催促准备好的房租,我在朋友任职的一家移民公司做了三个多月的接线员。直至2011年末阴差阳错地进入房地产行业媒体,总算好歹和本专业广播电视新闻搭上点界。

都市报房地产版面的记者,基本功就是踩盘。主编将一张北京地图一笔画开一分为二,我和另一同事各领了东部和南部,北边和西边。

犹记当时,通州还没限购,亦庄是公认的。在这两个区域,一套面积八、九十平的纯住宅,总价约在130万-180万左右。我盘算着,"首付50到60万,家里帮一把,自己努一下,我的置业梦好像可以更提前地实现呢"。

而转眼就是2012年,宽松的市场环境和货币政策让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扶摇直上"。这一年,建筑和价格同起、雾霾和传言齐飞,之前看过的那些楼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涨价。我有点着急了,但急也不是办法,买房非小事,资格和资金都还没到位。

2013年,工资基本没涨,房价却在一片调控声中继续吹泡。我觉得累,但还不能不爱,因为仍心有不甘。

2014年,我换了工作,但还是在这个行业里,也遇到了值得相守一生的人。幸运的是,他有位于东部一处还算繁华区域里的一套面积不小的住房。虽说不是冲着房子和他在一起的,但是在一起有自己安稳的房子可以安心地住,还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

遗憾的是,2015年初,就在我们谈婚论嫁之际,他父亲因生意燃眉之急需要卖这套房度过难关。尽管心有不舍和委屈,我们还是选择了孝道为先、大局为重。

一切再度归零,我进行了来京四年中的第四次搬家--这次还要加上他的东西。我们租了东五环外的一个一居室,只有40几平,家电都不带还要近4000元/月,这让多年无需租房的他有点吃惊。

今年春节后,我们领了结婚证,为了未来一两年就会发生的家庭结构的改变,也因原租住处房东开出的涨价幅度难以接受,改租了我一个同学在北京为孩子上户口置下的一处南城老房。年纪比我俩还大的红砖楼,没电梯,所幸室内改造和装修的还不错,又因同窗情,同学给了我们一个低于市场价的租金。

同学回想起买房经历也是颇感幸运--年前紧急下手的,不到60平,219万。春节后置业顾问告诉他,同小区面积小于它、装修不如它的都少于240万不谈了。

本就置身其中又身边实例无数,让我不止一次地向老公表达对于买房的焦虑心情,而我也知道他的着急一点不比我少。坦白说,以我俩如今的收入,偿还哪怕是一套中档住房的贷款也不成问题,但问题是进入有房一族的"入门券"太昂贵--今时不同往日,以我父母一边的力量已不够支付随总价水涨船高的首付。所以不是我们在原地踏步,而是房价疾驰的速度插翅难追。

去年卖掉老公原来房子的那天很冷。东西几乎都搬空后,我俩坐在仅剩的沙发上相视无言。我扭头看了看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光秃秃的枝丫,心内想的是,冬天在进行,春天就不会远了,我们总会再买一处可心的住房。可又一个四季轮回过去,那个理想中的春天好像越来越远……

(作者:王飞)

责任编辑: limin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